首页
>新闻资讯>媒体聚焦
【南方电网报】海上风电的“下半场”
   来源:南方电网报 (2020年4月28日08版)

 

广东省内装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阳江南鹏岛珍珠湾海上风电项目进行风机叶轮吊装。(谭文强 摄)

  国内疫情好转,产业逐渐恢复,连海上都颇不平静起来。

  没有人想浪费分秒的时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海岸线上,建设者们忙活着风机矗立、线缆敷设,毕竟早一天建成发电,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意味着早一天回本盈利。然而,疫情全球蔓延之下,一些关键设备的供应还是受到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距离中央财政补贴取消的截止时间愈发逼近。补贴取消,对于新兴发展的海上风电产业来说,必然造成一定的冲击。有从业者呼吁,中央政府主管部门适当调整政策,或是地方财政“接棒”补贴。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随着近年来海上风电产业国产化水平提升,成本逐渐下降,补贴退坡是必然。而且,从长远来看,任何一个行业发展最终都要迈入完全的市场竞争。现阶段退补,能尽快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面对疫情和退补的双重压力,抢装潮下广东海上风电行业,该如何应对?

  确保今年投产200万千瓦装机

  抢装并不是个新词。

  2019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一纸文件明确了风电行业的平价时间表,中央财政把行业补贴的截止时间,摆上了桌面。

  时间分几个节点,最后一批是截至2021年底。这意味着,留给行业建设者们“大兴土木”的时间,不到三年。

  “抢装潮”由此而来。

  此前一年的20184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修编)》。发展目标明确:到2020年底,开工建设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以上,其中建成投产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底,建成投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3000万千瓦。广东省政府希望将海上风电打造成国际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

  以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为代表的海上风电领先企业和包括三峡、国电投、中广核、广东省能源集团等在内的能源国企,马上投身其中,积极争取财政补贴,加快项目投资建设,赶上这波“抢装潮”。

  补贴,是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方式。公开资料显示,海上风电每度0.85元的标杆电价,约合每度电补贴0.4元,是陆上风电度电补贴的3倍。而陆上风电年平均利用2000小时,海上风电则可达3200小时,其利用率是陆上风电的1.6倍。

  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广东省政府并未打算延缓年内海上风电装机建成投产200万千瓦的目标。49日,广东省能源局发文,要求各单位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并网容量规划目标。

  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建忠在417日“全球疫情下中国风电产业应对策略研讨会”云端视频会议上表示,受疫情影响,一些项目进度确实较计划时间延迟,但中广核全年建设目标没有改变。

  参与《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修编)》起草研究的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副总经理裴爱国预计,按照目前已开工项目的复工复产情况,通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投产200万千瓦总体目标可以达成,“国内风机装备企业复工复产总体效果不错,主机厂家在积极协调的同时,加大了项目供货的整体协同,努力跟上风电吊装建设进度。”

  补贴是否该延续

  目标未变,这并不意味着,受疫情影响不大。

  国内抗疫成效显著,但放眼全球,尤其欧洲地区正遭受疫情严重冲击。掌握风电核心装备的欧洲企业生产受到影响,直接导致我国一些项目供货变慢。

  “像风机主轴承,全世界只有德国、瑞典等少数几家企业能制造。疫情蔓延到欧洲,影响显而易见。”广东电力设计研究院风能技术中心主任周冰称。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当供货少碰上“抢装潮”,风机设备的价格抬升成为必然。并由此带来人工、服务等各环节价格抬升。

  疫情造成行业成本提升,而退补截止日期就在看得见的将来。这让正飞速发展的海上风电行业前景,变得似乎不太明朗。

  补贴政策是否调整?业内出现了不同声音。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海上风电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国产化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想在短期内降成本至“无补贴”程度,难以达成。退补,可能引发行业大动荡,不利于产业发展。

  媒体《风电头条》日前代表行业企业公开呼吁,希望国家产业政策做出调整延期。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则表示,是否续补应当分情况,新增项目补贴不拖欠,存量项目鼓励转平价。

  就目前媒体透露的信息来看,有包括广东在内的少数几个省份地方政府,有出台接续补贴的可能。

  章建忠称,广东省对海上风电比较支持,正在考虑省补事宜,预计省补可能性较大。江苏、辽宁也比较支持海上风电,但地方补贴态度不明确,预计有可能开展省补。

  能续补固然不错,但另有观点认为,退补后的海上风电,早日迈入平价上网阶段,虽在短期阵痛,但经过“大洗牌”后实现优胜劣汰,对行业长远发展并非坏事。毕竟,任何一个行业,都要迈入完完全全的市场竞争。退补的压力,能让更多企业激发出创新潜能,在各方共同努力的情况下,实现行业整体成本快速下降。

  粤开证券发布研究报告认为,2021年平价后的风电项目利润仍旧可观。整个产业链将不受补贴限制,完全的市场化运行,带来一些优秀的投资商、零部件企业的头部效应显现,整个行业强者恒强的态势将更加明显。

  就广东而言,裴爱国认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其电价承受能力更强,如果未来保持有序、可持续开发,多选择风资源、地质条件相对好的场址,不盲目开发条件差的场址,可实现很大程度的降本增效。

  ■ 对话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副总经理裴爱国:

  海上风电要技术创新早日走向深远海

  参与《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修编)》起草和多个海上风电规划建设,不久前还作为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联盟牵头单位向广东省能源局提交了海上风电研究报告,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对于广东海上风电产业再熟悉不过。该院总工程师、副总经理裴爱国接受记者专访,表达了对行业发展的看法。

  记者:海上项目需考量的因素较陆上更多,台风、海潮等气象因素影响很大。这对风电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哪些难题?

  裴爱国: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差异也很大。海上风电工程属于海洋工程,与海洋油气工程相近。我们借鉴海油工程积累的经验,同时根据海上风电的特点,有针对性做好设计和施工。设计方面的难题有岩土勘察、风资源评估、基础的选型与设计、海上升压站、海底电缆设计,这些难题只有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掌握关键技术,并通过工程实践不断去解决;施工方面的难题主要是窗口期短,比如湛江外罗项目,平均全年仅有105天可以施工,海洋环境会受施工船舶、台风、复杂地质等影响。这方面主要是培养优良的施工队伍,建设高性能的施工船舶,不断积累经验。

  记者:国际上,尤其欧洲,发展海上风电较早,为我国发展海上风电提供了哪些借鉴意义?您又如何看待广东省致力发展海上风电的战略布局?

  裴爱国:通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装机容量跃居全球第三位。但我们也清醒地注意到,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刚刚兴起,与欧洲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欧洲一直是我国海上风电的对标方,无论是产业政策、整机设计制造、施工船机装备设计制造、工程勘察与设计、运行维护,还是产学研、金融保险体系等均值得我国借鉴和效仿。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欧洲的海况、风资源条件、地质条件等建设条件与我国差异极大,我们的装备和方案设计必须更有针对性。我们得在消化、吸收欧洲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最新的成果体现在我院牵头主编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标准》(GB/T51308-2019)

  广东省提出的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战略布局,主要考虑能源结构调整(绿色、低碳)、资源禀赋、能源安全等因素,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巨大商机。通过海上风电的规模化开发建设,打造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实现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目前建设工程都在近浅海,未来会走向深远海吗?相关技术设备研发能否跟得上?

  裴爱国:从近浅海走向深远海,是海上风电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离岸距离虽远,但水不深的情况,现有技术装备是完全可以应对的;水深超过50米的情况,采用固定式桩基础不再具备经济性,会用到漂浮式基础,这在欧洲已经有应用了。对电网接入而言,离岸远近是选择海上送出方式的重要分水岭,按照目前的技术和装备价格水平,离岸75千米是选择交流或柔性直流方案的平衡点。我们和南方电网公司都在研究柔直接入问题。江苏如东项目也已开工,是国内首个柔直海上风电项目,电压等级达到±400千伏。

  广东省海上风电规划有超过5000万千瓦装机属于深远海项目,业内已针对未来开发部署了新一轮的科技创新,主要包括浮式基础关键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深水牧场与海上风电场结合、海上风电制氢等研究。进行相关技术准备的同时,也开展示范项目的申报,并推动专属经济区海上风电开发立法等工作。

原文链接:http://www.csg.cn/epaper/m/nfdwb/html/2020-04/28/content_26581.htm?div=-1

http://www.csg.cn/epaper/m/nfdwb/html/2020-04/28/node_52.htm

http://www.gdhsyjy.com.cn/html/zfzj/562.html?from=singlemessage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